中國網·美麗江蘇訊 2020年3月5日,是第57個“學雷鋒日”。為踐和弘揚雷鋒精神,海安市新時代文明實踐教育服務平臺組織開展了學雷鋒專題活行動,我們海安市海師附小“四季花”志愿服務隊積極參與,帶領學生們一起尋找、致敬那些用實際行動踐行著雷鋒精神的“活雷鋒”們。
學習雷鋒我倡議
向戰疫中的“雷鋒”學習,爭當雷鋒式好少年。
我倡議:
宅家的日子,是我們積蓄力量、儲備才能的好時機,讓我們爭當雷鋒式好少年,從小學習做人、從小學習立志、從小學習創造。宅家堅持做到:
聽黨指揮,服從命令,居家不外出
科學防護,從我做起,病毒不來襲
自主學習,上好網課,求學不停步
強身健體,興趣廣泛,身心不疲憊
關愛家人,承擔家務,自理不偷懶
關注時事,講好故事,傳播正能量
“雷鋒”事跡我搜尋
同學們通過電視、網絡收集了許多抗疫“雷鋒”的事跡材料,有堅守一線的醫護人員,也有默默在后方付出的抗疫志愿者……
雷鋒精神我記錄
手抄宣傳卡式
同學們制作了抗疫“雷鋒”優秀事跡宣傳卡,詳細記錄了抗疫“雷鋒”的點滴事跡——
優美文字記錄式
了解了抗疫“雷鋒”事跡后,同學們有感而發——
不朽的雷鋒精神
海安市教師發展中心附屬小學五7班
王如鵬
你的名字,沐浴著春風,
已成為時代的價值坐標。
你的精神,燃燒著激情,
已融入中華民族的血液。
——題記
陽春三月,大好時光,本應是“兒童散學歸來早,忙趁東風放紙鳶"的日子,然而無情的疫情,讓我們只能困在家中。
我每天做的最多的一件事就是看新聞,每每看到那些白衣天使身著密不透氣的防護服,沒日沒夜,廢寢忘食地工作場面,崇敬之情便油然而生。面對病魔,他們一往無前,他們逆流而上,他們默默奉獻。他們,不就是新時代的雷鋒嗎?
我也常冥思苦想,在這特殊時期,我們能做些什么?該做些什么?
前天,我和爸爸回老家給的爺爺奶奶送些菜,我發現村子了好多老人要么戴的是反復使用過的口罩,要么口罩隨意戴著,連鼻子都露在外面,還有些老人甚至什么都沒有戴。爸爸嘆了口氣說:“這些留守老人防護意識不強,口罩不戴好,很容易感染啊!”
怎么辦呢?有了,我撥通了幾個小伙伴的電話,邀請他們和我一起制作防止新型冠狀肺炎的宣傳畫,設計防疫宣傳標語。我的倡議很快贏得了大伙兒的支持,瞧,不到半天,“眾志成城、科學應對、群防群控、戰勝疫情!“”重科學、聽官宣、不信謠、不傳謠!“”個人防護三要素:戴口罩、勤洗手、多通風!“一條條標語貼起來了!一幅幅宣傳畫貼起來了!
午飯時,我和爸爸商量用我的壓歲錢想辦法買一些口罩,爸爸毫不猶豫地答應了。他跑了幾家藥店好不容易買來了六十多個口罩,然后我們來到了村里的幾戶留守老人家中。我教他們怎樣正確使用口罩,教他們如何自我防護?提醒他們要勤開窗,多通風,勤洗手,多鍛煉。爸爸則告訴老人們要相信科學,要注意觀看電視,學習防疫知識。要相信有舍小家保大家,無私奉獻,舍生忘死的醫護人員們同病魔斗爭,要堅信在黨和政府的正確領導下,我們一定會撥開云霧見彩虹!看著爺爺奶奶們燦爛的笑容,聽著他們爽朗的笑聲,我的心里真是比吃了蜜還甜,我覺得就是一個小雷鋒!
“落紅不是無情物,化作春泥更護花"。雷鋒精神,時刻鼓舞著我不斷前行!
同學們大家好!我是海師附小六9班的夏紫涵。今天,我給大家帶來的是抗疫“雷鋒” 鐘南山爺爺的故事:
用多少文字,我才能計算出人間的八十四年,已為一個人的生命堆積起多高的風雨沙石。你一邊告訴公眾“盡量不要去武漢”,一邊自己登上去武漢的高鐵,掛帥出征。那地方與病毒沒有距離,你要去的地方是至愛親人的遠方。睿智的眼睛凝視著,護目鏡也擋不住你的銳利之光。一個本該功成身退的院士啊,把這寶貴的時光不惜分秒都給予了陷于疾患的武漢。一個本該頤養天年的老人啊,依然有著強大的力量。因羞于表達,而不敢傾瀉。我總不能因表達不盡,而羞于發聲;總不能因痕跡太淺,而不尊重自己的良心。愿南山院士壽比南山;愿南山之外,還有南山!同學們,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像鐘南山爺爺學習,學習他身上那種迎難而上、舍己為人、為國獻身的精神。這樣的人,值得我們銘記一輩子,值得成為我們國民偶像。向鐘南山致敬!同學們,讓我們以鐘南山為榜樣,以夢為馬,不負韶華,爭做新時代的好少年吧!
“雷鋒”事跡我講述
今天,雷鋒早已不再只是一個名字,而是成為了一種偉大的精神、一種人民的信念、一座時代的豐碑,融進了人們的血液中,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人。
“雷鋒精神,人人可學;奉獻愛心,處處可為;積小善為大善,善莫大焉。”學習雷鋒不僅是在今日,而應是在以后的每一日。同學們,讓我們從身邊小事做起,把雷鋒精神傳承下去,做新時代雷鋒式好少年吧!(湯志星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