陽光普照,園丁心坎春意暖
雨露滋潤,桃李枝頭蓓蕾紅
……
在蘇州市虎丘教育集團金閶新城實驗小學校的校園里,有著這樣一群美麗的女教師,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,一直堅持“戰斗”,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著姑蘇教育人的責任與擔當。
微塵有光 “疫”路有我
1975年2月出生的李洪芳老師,今年過了一個特殊的生日。作為班主任和語文老師,從疫情發生之初,她就天天堅持聯系著班級的每一位學生家長,做好日報告、零報告。47個孩子47個電話,李老師總是耐心細致地詢問孩子身體是否有不適,了解生活學習是否有不便,不遺漏任何一個同學。
班上嚴同學由于父母年齡較大,線上學習的操作中遇到困難,她便視頻連線及時與家長取得聯系,面對面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;王同學線上作業中一個人稱代詞運用不明確,她便連線指導,直到王同學弄明白為止;劉同學春節期間隨父母回到浙江天臺,因疫情影響無法返回蘇州,她便隨時與孩子保持聯系,耐心幫助他解決學習上的困難。前幾天得知劉同學已從天臺返回,她的一顆心也終于放下……
志愿幫扶 雪中送炭
除夕夜,金惠老師本應享受著和家人團聚的幸福時刻,可身為黨員和班主任的她卻坐立不安。因為金老師想到班級有學生滯留武漢,眼看著疫情越來越嚴重,金老師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。每天早晨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了解滯留武漢學生有關情況,確認一切都好,她才能安心做其它事情。在學校黨支部發出“與疫情重點地區學生一對一結對幫扶”的號召后,她積極響應并每天定時面對面交流,幫助滯留武漢學生解決學習和心理上的困難。
隨著學校停課不停學工作的部署,班級大部分同學已在家正常開展線上學習,但對于滯留武漢的學生來說,卻因為學習用品犯了難……金老師立刻向學校反映了情況,經過多方努力,終于把學習用品和材料送到了學生手上。
不是逆行者 愿化挑燈人
這個特殊的寒假,蔣麗葉老師總在最短的時間內轉換著自己的狀態。作為班主任,每天早上七點,她便打開電腦,全身心投入工作,關注學生健康、了解學生返蘇情況并做好記錄,及時傳達學校通知并分享科學防疫知識。面對時間緊內容多的信息統計,她運用各種軟件創新方法,總能出色完成任務。作為二年級語文教研組長,她在學校教研活動外多次帶領老師們開展專題討論與學習,為提升線上教學質量獻計獻策。
在線上家訪和日常聯系中,得知班中有學生因細菌感染住院治療、家長參與抗疫學生生活不便等情況,她總能第一時間安撫好學生……學生們也用稚嫩的聲音說著想早日見到蔣老師。
帶娃工作兩不誤
郎麗老師是一名普通的一線小學語文老師,同時也是兩個孩子的母親,她的愛人因為疫情影響不能每天在家陪伴照顧。眼看著開學的日期不得不延后,為積極響應停課不停學的號召,郎老師一人帶著兩個孩子開始了在家工作的生活。每天在安頓好大寶做游戲,懷抱著二寶就開始了一天的忙碌。
她每天仔細地詢問著班級學生們的身體健康狀況,提醒大家保持體育鍛煉不少于一小時。在看護孩子的間隙,她總能夠對同學們學習中的問題做到一一回復。為了讓同學們更加積極地學習,她有計劃地對全班同學進行了細致的線上家訪,電話中和學生們聊著寒假里各種各樣的事,在聊天中同學們的心理狀況和學習狀況也就更加清楚。雖然還是假期,但是郎老師卻比上班還要忙碌,兩個孩子把玩具扔得滿屋子都是,就連廚房里鍋碗瓢盆都沒有躲過兩個小家伙的“魔爪”,但是郎老師卻笑稱那是一曲戰“疫”交響樂。
戰“疫”賢內助
許敏鑄老師是一位準媽媽,她的丈夫朱成剛響應組織號召,前往人員密集、風險高發的疫情防控第一線——蘇州火車站、蘇州高鐵北站,協助民警、車站管理員進行返蘇人員分流工作。雖然內心充滿擔憂,但許老師仍鼓勵與支持丈夫參與志愿工作,積極做好一個賢內助的角色。
一方面,許老師積極完成學校布置的各項工作。疫情期間,每天按時與學生一同觀看教學直播,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。同時,許老師時刻關注學生日常學習情況,每晚線上答疑時重點幫助自主學習能力薄弱的同學。另一方面,許老師不僅承擔了家中的全部家務,每次丈夫晚班不管多晚,都會提前準備好熱騰騰的夜宵,讓丈夫在辛苦的志愿工作后,時刻感受到家的溫暖。為了讓丈夫按時參與志愿工作,許老師拒絕了丈夫陪同產檢的要求,堅持一個人前往產檢。
無獨有偶,疫情爆發之初,金閶新城實小四年級的陳會老師也用這樣一封信,表達著對丈夫參與戰“疫”的全力支持!
“偉大出自平凡,平凡造就偉大。只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、不懈的奮斗精神,腳踏實地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,一切平凡的人都可以獲得不平凡的人生,一切平凡的工作都可以創造不平凡的成就。”
疫情還未結束,時光仍在繼續;雖無光芒萬丈,但總溫暖有光。以上女教師的平凡堅守,是金閶新城實小155名女教師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“疫”中的縮影,她們正用自己的巾幗擔當,為抗擊疫情增添一份教育人的力量。